新时代新征程上,滨州市技师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匠心铸魂、技能报国”为核心,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体系,推动专业群与黄河流域产业带深度融合,为品质滨州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党建统领再加强。深化“开放思维训练全员计划”,实施“思想领航、先锋赋能、融合聚力”工程,成立校企党建联盟,构建“科教融汇、产学协同”新模式,入选全市教育系统“一校一品”十佳案例,荣获党建创新案例一等奖。创新打造“五位一体”文化体系,连续6年获评山东最佳社会声誉技师学院,连续4年获评最具媒体影响力技工院校。
教育教学提质效。聚焦产业办专业,新设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5个专业,办学经验做法先后在中职协技校委员会第33届年会、第五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推介;作为滨州市唯一“3+4”本科试点,录取分数超出高中录取线50分,本科上线人数同比增长22%;教科研创新突破,荣获省技工院校课题一等奖,7门在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省级验收,承办全国食品加工、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各类大赛获奖同比增长10%,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项目建设创一流。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北校区)入选2024年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的一期项目按期竣工运行,与渤海公共实训基地实现乘数效应。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材料成型创新实训室落地建设,“5学院1中心”有序推进,高水平打造全国一流、省内领先产教联合体。
服务发展添活力。围绕工业经济,强化“四链”融合,揭牌成立“两大学一中心”,校企深度合作企业252家,挂牌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基地7个,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留滨率92%以上,荣获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滨州工匠学院获批省级工匠学院,举办“滨州手造工匠”培训班,荣获省开放大学教材工作先进单位并作典型发言。
2025年,学院将聚焦市委“113388”工作体系,深入开展“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攻坚年活动,实施提升内涵建设活力、提升全员内生动力、提升“两区联动”质效“三大行动”,锚定“七个聚焦用力”,实现办学水平大幅跃升和高质量发展,为品质滨州建设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是在深化党建引领上聚焦用力。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举办“高地建设大讲堂”,抓实政、校、企、行党建“三共三促”行动,选派优秀干部开展多样化研学活动。夯实“五位一体”文化体系,擦亮“把C位留给学生”宣传教育品牌和“理响新技师”宣讲品牌,构建特色鲜明育人体系。
二是在深化产教融合上聚焦用力。牵头成立滨州市产教融合促进会并召开成立大会,搭建政、校、企、行四方供需平台。实施“一系一特色,一专多名企”产教融合工程,把所有专业打造成产教融合型专业。按照成熟一个、培育一个原则,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建设。强化滨州工匠学院核心竞争力,全年培训人次增长20%,打造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色摇篮”。
三是在深化教育教学上聚焦用力。坚持“服务地方设专业、依托产业建专业、产教融合强专业”,对全部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升级,抓实全省首批五年制高职8个专业、山东航空学院联办“3+4”本科贯通培养,实施全员信息化素养提升行动,各类教科研、技能大赛获奖增长10%,推动人才与产业紧密对接,助力“滨企创世界”。
四是在深化招生就业上聚焦用力。改革创新招生办法和奖惩制度,建立全员招生工作体系,强化招生推进机制。做大做强职普融通,开办职教高考实验班,加大与优质企业合作力度,增加实习就业基地数量,加强实习就业安全管理。
五是在深化学生管理上聚焦用力。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一班一品”,抓实安全预防管控体系,防范校园欺凌,狠抓安全教育,提高防范工作水平,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品牌。
六是在深化治理能力提升上聚焦用力。坚持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制度创新为关键抓手,以依法治校为重要保障,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和编制,从教学质量保障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创新一体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等方面积极探索,保障学院教学、管理、生活的连续性、协调性、规范性、科学性,构建起现代科学的治理体系。
七是在深化服务保障上聚焦用力。做强平台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启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推广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入教学实训,为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提供有效支撑。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落实校园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强心安校园,持续筑牢师生生命健康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