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言志有悟>>言志有悟

“视野”成就“事业”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6

640.jpg

640 (1).jpg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

 ——《盐铁论·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滨州市2022年定向选调生  丁法龙

2024年冬天,我到滨城区梁才街道工作,分管沿黄乡村振兴。辖区内的张王农乐园夏秋火爆,但是冬春游客锐减,园区冷清。“如何填补冬春空档,实现文旅四季常青”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重石。

苦思无果、困扰许久,转机却在2025年初赴成都学习考察时悄然出现。成都张河村为了增加游客“黏性”,深挖本地文化、手工技艺等特色资源,设计出主题鲜明、趣味性强的中小学生实践课程,并建有完善的室内场馆,将研学做成了贯穿四季的产业。站在他们热闹的研学工坊里,我豁然开朗:淡季并非无事可做,关键在于如何激活资源、扬长避短。

考察归来后,我便立即带领几位思维活跃的年轻同志成立了“专项小组”。一方面系统梳理黄河历史传说、民俗风情、农耕技艺等现有特色资源;另一方面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我们针对不同季节特别是冬春两季,精心设计推出了6套室内室外相结合的研学课程体系。成效立竿见影,2025年2-4月,张王农乐园研学接待学生团队19批2000余人次,创收28万元,同比增长140%。

“目光所及之处,便是未来的疆界”。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视野打不开,遇到问题就会受困于既有的认知和路径,原地打转、找不到出口;唯有见识更广,才能找到更多方案,做出最优选择。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外地的经验教训是帮助我们行稳致远的“路辙”。作为年轻干部,当以空杯心态远行,见世界、开眼界,带着问题去、揣着答案回,将“他山之石”化为“攻玉之器”,针对性地学习转化,以高质量的“拿来主义”为自己的工作赢得时间、拓展空间。

 

实践检验真理更淬炼见识

滨州市2016年选调大学生村官  高尚昆

“这个沼液对土地能有多少好处?”“小麦、玉米和蔬菜都能使用沼液浇灌吗,会不会烧坏苗?”2023年我刚到阳信县流坡坞镇分管沼液还田推广工作时,在田间地头,面对部分群众的疑虑,说数据、举例子总感觉苍白无力,大家也始终半信半疑。

怎样才能做通群众工作呢?全国各地相关案例较少,且水土条件不尽相同,说服力不强,我当时一筹莫展、压力很大。镇政府农口一个“老同志”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何不做个实验具体看一看,让成效来说话。

在有关村干部的协助下,我们找了一块儿60亩的地块,利用1年时间进行了沼液还田实验,并先后在小麦、玉米、蔬菜、梨树等多种农作物上做了适应性对比。在现场,我们和群众代表发现使用沼液浇灌的农作物不仅更加颜色鲜亮、根系发达、颗粒饱满,还具有防虫效果,产量提升明显。

实验的成功,打开了群众的心结,增强了我们的信心。镇村乘势而上,多次召开农业技术现场会指导推进。群众也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慢慢接受再到主动提出需求,现在整个流坡坞镇建设了8处沼液储蓄池,铺设了35公里的沼液灌溉管道,有1万亩农田使用沼液浇灌,据测算每亩地可节约化肥、农药、用水等成本100余元,其中使用沼液灌溉的粮食作物较普通灌溉亩均增产率超过10%以上,真正实现了让农业增产,让农民受益。

“一个人眼界不仅仅是见多识广,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对事物拥有深刻洞察和把握”。回首这件事,我明白了实践才是思想的熔炉、真理的试金石、见识的淬火池;想要彻底搞清一件事,只有躬身入局、亲自动手,才能自身明澈、带动他人。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乡村振兴工作的视野,不在文牍的方寸之间,而在田野的纵横之上;不在理论的云端漫步,而在泥土的深耕细作。作为年轻干部,当以大地为课堂,唯有裤腿沾土、手上磨茧,方能练就既见远方又见脚下、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眼力、眼量,书写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成长答卷。

 

好奇心是探寻未来之眼

滨州市第2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于山山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与之紧密相关的无人机领域已经成为蕴藏着巨大潜力的“超级市场”……

2023年初,我到滨州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工作,如何精准招商、优化调整产业布局,让新兴产业真正赋能“高新”,是管委会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4月份,在招商活动中,多个专业人士建议“你们那黄河三角洲平原空域辽阔,没有台风干扰,何不试试发展无人机产业”。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一头扎进了无人机产业研究推动中。

见过无人机,但是之前一直从事房地产和镇村工作的我,对于如何生产研发、发展产业知之甚少。越是未知,越是充满机遇,怀揣着新鲜感、探索欲,我给自己定下任务,每天必须“啃”完一份深度报告,弄懂一个核心概念,定期去外地产业集聚区来一次现场考察学习。空域管理、基建保障、研发制造、试验试飞、适航审定……产业链发展的脉络在眼前逐渐清晰,心里的认知迷雾慢慢散开;试飞空域拓展、无人机起降场地、低空智联网和服务管理平台、共享加工中心、5G-A通感一体基站……企业的急难愁盼一个个落实,产业发展的优势不断放大显现。

新事物、新赛道,新产业、新速度。短短2年多的时间,高新区已建成山东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和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已保障安全飞行3251架次、飞行3240航时;集聚成都纵横、西安羚控等无人机企业16家,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15人,申报专利38项,产值和财税贡献预期可观。今年6月,山东省第二届低空经济产业链创新发展会议在滨州召开。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一路走来,我认识到,新产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生长力,是新技术与新需求的碰撞,是事物运动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结合。这种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要素的重组和价值链的重构,最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增长极。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作为年轻干部,不仅要解决“眼下事”,更要洞见“未来势”;不仅要深耕“熟田地”,更要展望“新沃野”。要练就一双始终探寻的眼睛,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敏锐的感知,拥抱新事物、研究新场景、开辟新事业,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长跑中,赶潮逐浪,播撒希望。


Copyright © 2025 灯塔滨州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166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