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河流镇锚定肉牛产业“规模小、分布散、监管难”的发展堵点,将产业攻坚现场打造成干部能力淬炼熔炉,在破解“散乱小”难题中激发干部内生动力,推动传统肉牛产业向标准化集群、精细化加工、品质化发展转型,实现产业升级与队伍建设同频共振。
“破局先破散”,攻坚一线锤炼能力。面对259家加工企业散落13个自然村的“碎片化”困境,河流镇先行先试,组建由班子成员牵头、青年干部参与的“攻坚先锋队”,深入调研摸排“家庭作坊式”肉牛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召开4次党委专题会议靶向破解土地规划、资金协调等瓶颈,最终联合县城投集团敲定13亿元投资方案,在283.5亩土地上建成7栋5.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久生清真、青沙山等7家加工企业入驻产业园,带动周边南宋、王大等10余村150余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8亿元,为产业集聚发展筑牢根基。
“延链必提能”,转型战场提升素养。成立“红链领航”党支部和党员志愿服务队,45名党员干部分片对接企业,精准收集企业难题,协调13个村党支部、48家规上企业,引导鼓励企业实行集牛羊肉生鲜产品及副产品分割、预制、包装、仓储、销售配送一体化的生产运营模式。党员干部全程跟进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环节,从“招商专员”变身“技术导师”,引导企业跳出“初级屠宰”模式,实现将整牛精细分割成279个品类,加工成1500余种产品,平均利润较初级鲜肉产品提升了3-5倍,满足了多元消费需求,锤炼了党员干部服务产业升级的硬核本领。
“监管即服务”,主动作为锻造韧性。瞄准企业检测成本高、监管效率低的“痛点”,镇党委将服务阵地前移至园区一线,倒逼干部作风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成立阳信犇富食品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咨询和交流,搭建“共享检测实验室”,开展快速检验、管理检测、出厂检验等20余类检验检测项目,对入场原料动物源性、兽药残留、肉质新鲜程度及是否注水等指标进行控制把关,截至目前,已为落户企业提供检测服务80样次,节省检测费用3-4万元,既强化了产业监管,又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